火车次

西藏佛教中的仁波切是什么意思

佛学更新时间:2024-04-27 20:29:45

一)西藏佛教中的仁波切是什么意思

佛教文化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了,中国的佛教文化是从古印度引进来的,也就是以前的天竺。西藏的佛教也是印度佛教的分支,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已经有了自己的特色。那么西藏佛教中的仁波切是什么意思呢?

“仁波切”,是藏文(rin-po-che)的音译,意指“珍宝”或“宝贝”。这是广大藏族信教群众对活佛敬赠的最亲切、最为推崇的一种尊称。广大藏族信徒在拜见或谈论某活佛时,一般称“仁波切”,而不呼活佛系统称号,更不直接叫其名字。在活佛的多种称谓中,“仁波切”是唯一普遍使用的一种称呼。

僧人在三种情形下会被称作仁波切,一是转世高僧(即活佛)并被认证;二是学问堪为世人楷模者;三是此世有很高修行的成就者。也就是说转世高僧一定是仁波切,但被称为仁波切的人不一定是转世高僧。

活佛,主要是汉族民众对藏族地区的一些转世修行者的称谓。汉族人习称“活佛”,其实是不大准确的,应译称“转世尊者”。

在藏语中,“活佛”则有多种不同的尊称,其中最为常用的有“珠古”、“喇嘛”、“阿拉”、“仁波切”等。

当活佛圆寂后,寺院会使用不同的仪式,寻找活佛圆寂后出生的婴童。从中选定一名作为先辈活佛之转世的灵童。而后灵童会被迎入寺中,继承先辈活佛的宗教地位。

二)佛教中的四大皆空是哪四大

奥修《智慧之书》:“佛教是这个世上最科学的一个宗教。因此,当世界愈来愈进化和聪明的时候,佛陀将会、愈来愈受重视、佛教将会愈来愈被认可。”在佛教中有所谓的禅机,经常出现四大皆空的成语,你知道是哪四大吗?本期佛教文化为你揭秘。

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四大的观念也不是佛教发明的,这是人类对于宇宙本体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结果,在东西方的哲学思想史上几乎有着同样的趋势,比如:中国书经所记的“水、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说的世界形成是基于“地、水、风、火、空”的五种自然因素,希腊古哲学家恩比多克里斯也曾提出“气、水、土、火”为宇宙间不变的四大元素。

总之,不论五行也好,五大也好,四大也好,都是指的物理界的基本元素,如果仅限于此而胶着于此,那么发展的结果便是唯物论者,所以这些思想也是唯物论的先驱。

佛教所讲的四大,也有小乘与大乘的不同。从大体上说,小乘佛教所说的四大是指造成物质现象的基本因缘,称为四大种,意思是说,地、水、火、风是形成一切物质现象的种子,一切的物象都是由于四大的调和分配完成,四大和谐便会欣欣向荣,四大矛盾便会归于毁灭,物理现象是如此,生理现象也是如此,所以佛教徒把病人生病称为“四大违和”。

小乘佛教观察四大种的目的,是在使人看空我们这个由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不以色身为实在的我,不因执取色身为我而造种种生死之业,一旦把我看空,便会进入小乘的涅盘境界,不再轮回生死。

大乘佛教所说的四大不是指的根本元素,而是指的物态的现象,是假非实,是幻非实,对于物象的形成而言仅是增上缘而非根本法,虽也承认四大为物象的种子,但不以为四大是物象的真实面貌。

佛教讲“四大皆空”,是沿用着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因为地、水、火、风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

如把它们化为人体生理的,比如毛发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分泌属于水大,体温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若从四大的物性上说,坚硬属于地大,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流动属于风大。但是不论如何分析四大,四大终属于物质界而无法概括精神界。所以唯物论者以四大为宇宙的根源,佛教则绝不同意这样的说法。

三)佛教中的根是什么意思

“根性”即众生善恶的业力和习性。所谓“根”即能产生善恶的力;所谓“性”即善恶的习气。“根性”实际指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质。

佛祖说法,为适应众生不同的口味,说五乘佛法(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来因材施教。众生的这种与之相适应的修学性格,就是佛教说的“根性”或“根器”。

比如,现在把适应修学禅宗或密宗,称为“禅宗根性”或“密宗根性”,适应学小乘的叫“小乘根性”,适应学大乘的叫“大乘根性”。而净土宗则认为一切人都适合修净土宗,号称“三根普被”。

四)佛教中的六度是什么意思

六度就是六个到彼岸的方法。佛教六度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度”梵语是“Pāramitā波罗蜜多”,字义是“到彼岸”,即是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觉悟的彼岸。

五)佛教中的影骨的含义,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佛教中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但是对于佛教中人来说,却是可以用命去守护的。他们的戒律很多,他们的信仰很强。但是他们生活其实很枯燥。本期佛教文化将为你介绍佛教中影骨的含义,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影骨是相对佛祖的真骨、灵骨而言的。影是影射、仿制的意思,即影射之骨。

释尊入灭后,弟子们用玉石按照真骨的形状和大小而特制的。影骨即灵骨之影应、应现,以证示灵骨之不灭。佛教界认为,影骨与灵骨是不一不异的关系,赵朴初先生赞颂说:“影骨非一亦非异,了如一月映三江。”

影骨的作用有两个:影供和影护。

代真骨出面接受礼拜和供养,令信众见如真骨,生起敬仰之心,使善根增长,这是影供的作用;

而如影随形,不离左右,必要时作出牺牲以保护真骨,这是影护的作用。

由于影骨要时刻为真骨起到这两个作用,所以真影之间成主伴关系、主仆关系,真身与替身的关系。

由于在历史上,曾经先后有四位皇帝发动过毁佛、灭佛的事件,分别是韩愈谏佛骨之前的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以及韩愈谏迎佛骨之后的唐武帝、后周世宗,史称“三武一宗”灭佛,因此在中国的佛指舍利在当时也大部分遭到毁坏。不过为了避免佛指舍利遭到损毁,不少僧尼则是制作仿佛祖真身灵骨制造附属品,也就是所谓的“影骨”。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2021003084号-11 huocheci.com 火车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