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次

自求多福的佛经故事

佛学更新时间:2024-04-28 05:51:21

一)自求多福的佛经故事

很多童年的读物都是故事题材的,因为故事不管对于任何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是非常感兴趣的,而佛家就是通过故事来感化众人的,你听说过自求多福这个词语,但是你知道自求多福的佛经故事吗?本期佛经故事为你解析。

里有张媪,自云尝为走无常,今告免矣。昔到阴府,曾问冥吏:“事佛有益否?”吏曰:“佛只是劝人为善,为善自受福,非佛降福也。若供养求佛降福,则廉吏尚不受赂,曾佛受赂乎?”又问:“忏悔有益否?”吏曰:“忏悔须勇猛精进,方补前愆。今人忏悔,只是自首求免罪,又安有益耶?”此语非巫者所肯言,似有所受之。

【译文】

我们老家有个张老婆子,据她自己说她曾经是个走无常的,如今不再干这一行了。

张老婆子说,她以前到过阴曹地府,曾问冥官说:“信佛到底有没有好处?”冥官回答说:“佛只是劝人为善,行善的人自然会感召福报。所以福报应该说是自己修来的,并不是佛赐福给他的。如果藉着供养来求佛赐福,那么,世间清廉的官吏尚且不受贿赂,难道佛会接受贿赂吗?”老婆子又问:“一个人若是造了恶业,忏悔有用吗?”冥官说:“忏悔必须真心悔过自新,勇猛精进修善积德,才能补救以前的过错。现在的人求忏悔,只能算是自首求免罪,这又能有什么用呢?”

我想,这些话不是一个巫婆所能说出来的,似乎是有人给她指教过的。

二)佛经故事:前生的善恶缘形象今生

“前生的善恶缘形象今生”前因后果,也有着前世的恩怨今生来回报。我们今生所遭遇的各种磨难都是前世种下的恶果,贪念也是今生会留下恶果的原因。

那么,本期了解佛经故事前生的善恶缘形象今生。

还想了解》》一切皆宿世因缘有关

从前有一对好友,两人都常常一块出外做生意,一个是卖丝棉的,一个是卖黄金的。有一天他们来到一个乡村,村里有人欲买黄金,可是不知道这黄金是真或是假。俗说:‘真金不怕火试’,买金的人就要求用火来试一试才肯买。于是马上架起木柴,燃上火,把金块放在火焰里烧,欲溶解金子以木柴的火力须一段时间,卖金和买金的人都等了很久。

卖金的人到厕所小便,买金的人到屋里去喝水,就在这个时候,卖棉的人趁机从火里的金,急急忙忙的塞入他的丝棉之中,卖金的人出来,卖棉的人若无其事的欲趁机溜走,可是金子从火里取出来已经烧红了,不消片刻就燃烧起来了。卖棉的人终于被逮住了,不但没有偷到金反而丝棉也被烧掉了,世间往往都是利欲搞昏了头,做出愚蠢的事情。

佛法譬如金,外道不知佛法的修行方法也不依法修行守戒,只是从佛法的名词摄取过来而改一改,或从仪式偷过来就以真道自居。用在他们道场上不但格格不入实则不伦也不类。只是装装门面而已。不知佛法之宝贵在那里,也损失了自己的立场,岂不是如卖棉偷金吗?

人类每个人内心都隐藏着,贪嗔痴等恶习气,有的人轻,有的人比较重而已。遇着因缘则把它引发出来。有的人能自重自爱而克服自己不法的情欲,而有的不能,孔夫子在世时有人问他说:‘假使穷困煎迫,黄金千两,深山穷谷美女一人,试问夫子动也不动?’夫子说:‘动、动、动’一连说了几个动字。夫子系中国的大圣人,当然不致于偷,或非礼之事。但也不敢说心里不会动。举心动念即作善作恶的根源。

可见贪心是人类的天性。这天性从那里来呢?是不是天生自然的?天把有些人生为良善,有些人把它生为凶恶,而且有些轻有些重,未免太不公平罢?佛法说,善性恶性由各人无始以来所积习而来的,有人积轻,有人积重的关系而已。

已然每一个人都有贪念,有人遇到恶缘而作恶,有人不会遇恶缘。而且有人遇善缘,恶性也变成作善,有人遇恶缘善性也变成作恶,这又是何故?有些是前生的善恶缘的关系,影响今生的善恶缘,有些是今生才开始遇善恶缘的,是故学佛亲近善知识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三)【佛经故事】暴虐君王一朝得悟

很多人都认识佛教文化,但是并不是很了解佛经,其实佛经是佛教的源头,想要认识佛教文化,就必须要对佛经有一定的了解,其实对于佛经故事,看看原文并不是都能懂得其中道理,但是久而久之,一定可以理解通透。

舍卫城中人民,闻法欢喜,男女清信,齐赴法会。时城中有盲目婆罗门,坐于道旁,闻众人脚步声,风扬衣角声,续续行过,心中颇怪异,即问行人:「欲往何处?」行人答言:「汝不闻乎!如来出世,难值难遇。今在此国,宣传道化,我等欲往听说妙法。」此盲目教士有一绝技:目虽失明,听觉第一。尝对人言:「众生之中,有八种声:一为乌声,二为枭声,三为破声,四为雁声,五为鼓声,六为雷声,七为金声,八为梵声。

其乌声者,是人性悖,忘恩负义,又极贪鄙。枭声者,秉性暴戾,毫无侧隐之心,喜作凶残之事。破声者,男作女声,女作男声,其人薄德无才,贫穷下贱。雁声者,性情开展,多得良朋,足迹远涉。鼓声者,言辞挥洒,理解深广,才名远震。雷声者,智慧超群,善析义理,任化天下。金声者,巨富饶财,积金千亿。梵声者,福德弥高,在家必作转轮圣王,出家定然得道成佛。」

时盲教士告行路人:「我能识别语声,判人贤否。彼说法者,若实是佛,必有梵音。有能携我往至彼处者乎?我当善为听之,审是佛否。」路人好奇心起,即牵彼盲教士,徐步赴只园。既至佛所,闻佛说法,梵音具足,深远流畅,惊为稀有,欢喜踊跃。两目得开,便得见佛,明朗如日,三十二相,应世难觅。实时礼佛,佛为说法。至诚听受,即破二十亿罪恶,捷得须陀洹道,并开慧眼,求为弟子,蒙佛许可。佛重复说法,广为开解,立得阿罗汉果,一座称奇。

贤者阿难离座而起,长跪叉手,而白佛言:「世尊出世,实多饶益。拔济盲冥,恩难称极。此婆罗门,顷时之间,肉眼既开,慧眼清净。佛于此人,恩何隆厚!」佛告阿难:「吾与其眼,不但今日。」阿难重白:「不审世尊,往昔与眼,其事云何?惟愿垂慈,具为解说。」佛告阿难:「过去久远,无量无数不可思议阿僧只劫,此阎浮提世界中,有一国王,名须提罗。其目明净,清妙无比,善能澈视,达四十里。

王心慈悲,愍念一切。养育民物,犹如慈父。化导多方,民皆从善,风调雨顺,四气和适。其国丰乐,群生畅遂。尔时国王退自思维:『我因夙福,贵为人主,富有四海。发言化下,如风偃草。今世享用,若无绍续,不播善因,恐于来世,穷困分定。譬如耕夫,春日播种,夏秋成熟,满积仓内,不可胜食。若当春时,心存懈忽,广田荒弃,秋收之日,又有何望?是以我今于诸福田,及时广种,不敢懈怠。』即告群臣:『出我库藏金银珍宝、衣被食物、生活所需,运至城外,或积市中,遍行宣令,一切人民,有所乏者,皆来取用。并驰檄辖下八万四千小国,亦令开发库藏,施给一切。』此时群臣立即奉行,竖大宝幢,击大金鼓,传王慈谕,遍阎浮提。阎浮提人,及沙门、婆罗门,凡有孤贫困厄,年老疾病,如有所需,称意而与。一切人众受王慈泽,安适欢娱,无复忧虑,歌颂赞叹,欢腾朝野。

四)【佛经故事】佛家眼中的众生平等

在佛教文化中,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平等的,不会特别看待有钱,有才华等等的人,只要是信仰相同,那么,就是平等的,但是有的人却不这么认为,接下来佛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佛家眼中的众生平等。

释迦世尊,成等正觉满十二年时,有一天,佛陀和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由只园精舍出发,欲往迦毗罗卫国(佛陀的祖国)。是时,佛陀告诉诸比丘说:「如来今者欲还本国,因为彼国释族等人,骄慢情多,你们宜设方便,各现神通变化,使诸释族等人归诚信伏。」于是,世尊即跃身虚空中,放大光明;诸比丘也各以神通腾云驾雾,跟随佛陀回到祖国。

这时,迦毗罗卫国的国王净饭王,听见佛陀回国,即时命令诸释族等人民,平治道路,除去不净,建立幢幡,悬诸宝铃;并以香水洒地,散众妙花,作诸技乐,奉迎世尊。大众敬礼佛陀之后,国王即恭请世尊进入王宫供养。

此时,净饭王看见诸比丘虽有神力,可是形貌丑陋(众僧故意显现不好看的形相),于是自忖:「这些僧众侍佛,不适人情,我当选择相貌端正者,翼从世尊。」遂敕令精选跋提释等五百人,出家为僧,侍奉世尊。

佛陀即令优婆离,为释王剃除须发。这时优婆离尊者流泪滴在释王头上。跋提释王问说:「你为何涕泣?」。

尊者说:「以王今者,诸释中尊;不期一旦,毁形粗食,身着粪扫坏衣。见王如是,所以我眼目流泪,为您悲伤。」。

跋提释王听到这话之后,心怀惆怅,犹生骄慢。他在剃除须发完毕后,即办具衣钵,进入僧众中,求受比丘具足戒。依照出家人受戒的规律,求戒者须向戒师顶礼。因此,释王出家受戒也不例外。他依序顶礼诸位尊者,然而到优婆离面前时,即止住不礼。

佛陀问释王说:「你为什麽独不礼拜优婆离呢?」。

跋提释回禀说:「他贱我贵,是以不礼。」(优婆离是迦毗罗卫国人,首陀罗种出身,曾经当过宫廷之理发师。然而,他出家之后,严持戒律,成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持律第一的美誉。)。

佛陀说:「我的教法中,一律平等,没有贵贱之分。」。

跋提释说:「他是我的奴仆,因此不便顶礼。」。

佛陀告诉跋提释:「一切奴仆,贫富贵贱,恩爱分离,有何差别?」他听闻佛陀的话之后,即勉强向优婆离作礼。是时大地震动,诸天于虚空中赞叹,前所未有,说:「跋提释王,为求道故,乃能向彼下贱之人,曲躬跪拜,我慢之幢,将为崩倒。」。

跋提释王出家,求受比丘具足戒之后,就坐下来恭聆佛陀说法。他听闻佛法,心开意解,遂证得阿罗汉道。于是,执持应量器(钵)而行乞食,晚上就到塚间(坟墓)、或树下止宿,心意泰然,没有任何怖畏。他说:「我以前在王宫时,日夜派许多勇士,手执武器护卫,尚恐不安全。如今,我出家学佛,在此塚间,不再怖畏,快不可言。」。

是时,诸比丘听到跋提释这麽说,即往佛陀座前,禀告世尊说:「今此跋提释比丘,宿植何福,生于豪族?又出家未久,便能获得阿罗汉道?」。

佛陀告诉诸比丘说:「及往过去无量世时,波罗奈国有一位成就辟支佛道的出家人,执持应量器,而行乞食。这时有一个非常贫穷的人,他饥饿地涉路而行,身上只有一点点饼乾聊以充饥。他遇见这位威仪庠序的出家人,心怀欢喜,就将饼全部供养这位出家人。辟支佛接受穷人供饼之后,即跃身虚空中,现十八神变─东踊西没,南踊北没,身出水火等。是时施饼人,看见这位出家人神通变化,更加敬信,于是发愿皈依佛法僧三宝。他缘此施饼供僧的功德,于无量世中不堕地狱、饿鬼、旁生,常受人天中尊荣豪贵之安乐;乃至于今世,遇佛出家得道。」。

佛陀又告诉诸比丘说:「那时候施饼供僧的人,就是现在的跋提释王比丘。」。

五)【佛经故事】业报追随永不亡

每一个宗教都是保佑人们的安全,也在期待着每一个人都能有好的前途,能够过好幸福的一生,那么在佛教文化中,就有很多佛经故事,看完之后能够学到很多生活上的道理,接下来这个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教你怎样的道理。

从前有一只野干(野狗),性饕餮,不务正业,每天不是偷吃东西,便是到处闲逛。有一天,当牠跑到一个村庄去觅食时,因为找不到食物,肚子饿了,眼睛也花了,把一家染店当作厨房 …冲进室中准备偷吃,不料掉落在蓝色染盆中,一时爬不起来。染主看牠可怜,把牠拉起来,扔在地上 …因为感觉身上的毛都湿透,就在地上打滚,看见自己身上染的是不乾净的水之后,便跑到河边冲洗身体。

那只野干洗过澡之后,身毛光泽似天蓝色,便生贡高骄慢心,并前往国外居住。这时,众野干看见牠毛色异于寻常(通常野干身毛都是白色),于是都好奇地问说:「你是谁?」。

蓝色野干自我介绍说:「我是上帝的使臣,承蒙天上封我作百兽之王。」。

其他的野干心里想:这只怪物,身是野干,但毛色却又与我们不同,实在不解。然而一些谄谀愚痴的禽兽却争相供养,恭敬围绕。是时众野干就提这件事情通报狮子,狮子立刻禀奏大狮子王说:「启奏大王!有许多野干传来消息,说现在有一只怪物来我们的山中,牠自称是百兽之王,请大王详察。」。

狮子王便派使者去查探是否属实。使者看见有一只蓝色野干乘在大白象之上,威风凛凛,周围有许多禽兽围绕着,就像侍奉兽王一样。使者回去之后,把所见所闻禀告狮王。大狮子王听了深感疑惑,便立刻率军众同往蓝色野干住处。远远地便看见那只野干王坐在大白象上,而众兽围绕,虎豹等猛兽在一旁恭敬侍奉,看来令人羡慕!

许多野干只好远离,但心里很懊恼。于是派了几只野干去找蓝色野干的妈妈,并把牠的近况告诉牠的妈妈说:「你的儿子很伟大,牠现在已当了百兽之王,每天坐在大象上,旁边有狮子、虎、豹等猛兽侍奉牠。」。

牠的妈妈听了大为恐慌,心里想:「啊!这样我的儿子一定会被杀死。」马上写了一封信告诉牠的儿子说:「我在山谷中不愁饮食,生活无忧无虑。你自己要谨慎,千万不要出声叫,这样才能保住生命。」。

这些野干回来告诉同类说:「牠是野干,不是什麽兽王,我在山中亲自看见牠的母亲。」

这时有一只野干想出一个妙计说:「让我试试看。」牠便到蓝色野干处嗥叫。当时野干群中有一个通则,就是如果听到一声野干的叫声,一鸣即众野干都要跟着嗥叫,如果不叫,身毛便会自然脱落。

这时,蓝色野干在象背上自忖:我若不嗥叫,毛便会掉落,如果爬下象背而作声叫,必会被牠们揭穿而被杀;我现在宁可在象背上作声叫 …想了之后,便出声嗥叫。象一听就知道牠是野干,于是用鼻子卷起牠,并且把牠摔在地上踏死。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2021003084号-11 huocheci.com 火车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