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次

呼兰马铃薯

呼兰马铃薯

呼兰马铃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呼兰马铃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呼兰区处在黑龙江省第一、第二积温带,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0℃。全年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2661.4小时,≥10℃的有效积温2800℃,全年无霜期平均144天,适合马铃薯生长。呼兰马铃薯呈椭圆形,形态丰满,芽眼平浅,表皮光滑,黄皮、黄肉,商品性好。炖煮时,香味四溢,口感滑润香甜,风味独特;炝菜时,薯丝不易断裂,口感爽脆;油炸薯片、薯条时,色泽均匀、金黄,外观食欲感强。

品质特性

呼兰马铃薯呈椭圆形,形态丰满,芽眼平浅,表皮光滑,黄皮、黄肉,商品性好。炖煮时,香味四溢,口感滑润香甜,风味独特;炝菜时,薯丝不易断裂,口感爽脆;油炸薯片、薯条时,色泽均匀、金黄,外观食欲感强,香酥可口,是方便食品加工的最好选料。

营养价值

经检测,呼兰马铃薯淀粉含量为13%-15%,干物质含量大于16%,蛋白质含量大于2%,钾含量大于400毫克/100克,钙含量大于10毫克/100克,镁含量大于20毫克/100克。

土壤地貌

呼兰区境内无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整个地势平坦开阔,西部低平、中部平缓、东部略高,呈东高西低趋势。各类地貌相对比差在20-30米之间,为波状平原。海拔最低点113米,最高点(孟家乡团山子)189.5米,一般在115-150米之间。

呼兰区土壤类型是黑土、黑钙土和草甸土等,黑土居多,占总耕地面积的65%以上,松软肥沃,腐殖质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呼兰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2.9克/千克,pH平均为6.1,多数集中在5.5-6.5之间,碱解氮平均为196.8毫克/千克,有效磷为36.6毫克/千克,速效钾为194毫克/千克。肥沃松软的土壤和平坦不积水的地形地貌适合马铃薯生长。

水文情况

呼兰区地表径流与地下水总量4.11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2.44亿立方米。辖境江河纵横、湖泡沟渠密布。地表水有“一江四河”、沟泡湖泊412个。境内流经的江河有松花江、呼兰河、泥河、漂河和少陵河等。这些河流年径流总量498亿立方米,夏季蓄水充足、无污染,有利于开发为灌溉用水。

气候情况

呼兰区处在黑龙江省第一、第二积温带,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0℃。全年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2661.4小时,≥10℃的有效积温2800℃,全年无霜期平均144天。初霜日期平均为9月26日,终霜日期平均在5月4日。全年气温以7月份最热,月平均23.1℃;全年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19.4℃。年平均降水量505.4毫米,主要集中在6-8月份,气候特点适宜马铃薯生长的需要。

2018年7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呼兰马铃薯”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上一特产:巴彦防风

下一特产:呼兰鸡蛋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旅游美食推荐更多特产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huocheci.com 火车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