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次

和溪巴戟天

和溪巴戟天

和溪巴戟天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溪巴戟天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和溪巴戟天”以其特殊的栽培方式、优异的品质、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等特点顺利通过现场品质鉴定,成为漳州市第二个通过地理标志农产品品质鉴定的农产品。

巴戟天,又称不凋草、三蔓草,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是南靖主要药材种,也是地方特色农产品之一。备受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地区消费者青睐,素有“北方高丽南方巴戟天”、“小洋参”之美誉。根部具有滋阴补肾、祛风除湿等功效,主治大风邪气,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祛头面游风,治小腹及阴中相引痛,疗水胀,去风疾,去风疾,补血海。《神农百草》列巴戟天为上品,自古以来系中医处方中补肾治伤强身良药。

南靖县和溪镇生态环境优越,地理区域优势明显,特别适宜巴戟天的生育生长。《南靖县志》载:巴戟天被誉为巴戟天之乡的和溪乡,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先进的栽培技术,所产的巴戟天根系特别发达,肉质特别饱满,是野生巴戟天和人工栽培巴戟天的主产地,最早人工栽培巴戟天的和溪镇,被誉为“巴戟天之乡”。目前,已培育出巴戟天优良品种和溪1号、和溪2号、南科号,并掌握了巴戟天定植后的一般生长规律,即苗期成活在于荫,保苗高低在于水,后期高产在于阳,从而攻克巴戟天家种田间管理的重要技术难关。总结出选地定植,密植度,保藤限制不定根生长,光照调节,种植荫蔽,病虫害防治,最佳收获期等一套栽培技术和经验。

和溪巴戟天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包括南靖县和溪镇和溪村、月明村、林坂村、林中村、坂场村、英勇村、吉春村、斗米村、联桥村、南桥村、迎新村、迎富村、乐土村、月星村等14个行政村,和溪巴戟天产地位于九龙江西溪源头的闽西南部结合部,与龙岩、漳平、华安三县(市)毗邻。319国道、漳龙高速公路、龙厦铁路等穿境而过,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5’00”-117°18’45”,北纬24°26’22”-25°00’01”,平均海拔460米,总保护面积2500亩,现有生产面积1500亩,年产量450吨。

和溪巴戟天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对促进和溪巴戟天产业快速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成为南靖县特别是和溪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和溪巴戟天

地域范围

南靖县和溪镇生态环境优越,地理区域优势明显,特别适宜巴戟天的生育生长。和溪巴戟天产地位于九龙江西溪源头的闽西南部结合部,与龙岩、漳平、华安三县(市)毗邻。319国道、漳龙高速公路、龙厦铁路等穿境而过,和溪巴戟天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包括南靖县和溪镇和溪村、月明村、林坂村、林中村、坂场村、英勇村、吉春村、斗米村、联桥村、南桥村、迎新村、迎富村、乐土村、月星村、居委会等15个行政村(居委会),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5'00”-117°18'45”,北纬24°26'22”-25°00'01”,平均海拔460米,总保护面积5万亩,现有生产面积1500亩,年产量45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和溪产巴戟天历史悠久,素有“巴戟天之乡”美誉;产地生态独特,属中国巴戟天种植北缘区域,栽培技术先进;产品呈扁圆柱形,条粗0.8-1.5cm,皮色黄,肉质呈紫白色,其突出特点是质软,肉厚,心细,味甘甜。 2、独特的内在品质指标:和溪巴戟天与各地生产巴戟天对比有效成分蒽醌的含量最高,为2.02-3.00mg/g,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3、和溪巴戟天产地符合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要求,生产管理过程及产品品质安全要求符合2002年6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中相关规定。

上一特产:南靖麻笋

下一特产:南靖铁观音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旅游美食推荐更多特产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huocheci.com 火车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