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次

崇州重楼

崇州重楼

崇州重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崇州重楼,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20世纪70年代,崇州市开始进行人工种植重楼,是重楼原产地之一。崇州重楼呈结节状扁圆柱形,略弯曲;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外皮脱落处呈白色;密具层状突起的粗环纹;顶端具鳞叶和茎的残基;质坚实,断面平坦;气微,味微苦、麻。崇州重楼药用成分皂苷总含量高于其他产区。

外在感官特征

崇州重楼呈结节状扁圆柱形,略弯曲,单枝根茎长4-7厘米,直径1.0-4.0厘米。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外皮脱落处呈白色;密具层状突起的粗环纹,一面结节明显,结节上具椭圆形凹陷茎痕,另一面有疏生的须根或疣状须根痕。顶端具鳞叶和茎的残基。质坚实,断面平坦,白色至浅棕色,粉性或角质。气微,味微苦、麻。

内在品质指标

崇州重楼含水量≤12.0%,重楼皂苷Ⅰ( 4H70O16)、重楼皂苷Ⅱ(C51H82O20)、重楼皂苷Ⅵ(C39H62013)和重楼皂苷Ⅶ(C51H82O21)总含量≥1.0%,总灰分≤4.5%,酸不溶性灰≤1.5%。

土壤地貌

崇州重楼产区位于四川省崇州市西北部,属龙门山脉,山峦重叠,谷狭壑深,海拔700-3868米。产区土壤以白垩纪酸性紫色土和侏罗纪酸性黄壤为主,pH值为4.5-6.0,有机质含量高,富含磷、钾、钠、镁、锂、锰、锶、镓等微量元素,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适宜崇州重楼种植。

气候条件

崇州重楼产区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雨量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较长。产区年均气温15.9℃,最高年均温度25℃,年均日照1161.5小时,年均降水量1135.00毫米,雨日和雨量均为夏多冬少,春季为176.1毫米,夏季为588.0毫米,秋季218.4毫米,冬季为29.9毫米。产区低温时间长,空气潮湿;云雾浓,降水多,山林区蔽荫条件好,为生长喜阴、湿润环境的重楼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使崇州重楼药用成分皂苷总含量高于其他产区。

历史渊源

20世纪70年代,崇州市鸡冠山乡琉璃村成立“药场”,村民以当地深山中的重楼等野生中药材为种苗,开始进行人工种植。

2003年,崇州市开始规模化种植崇州重楼。

2010年,成都市中医药大学在崇州市鸡冠山乡白云沟发现重楼的新变种——短瓣凌云重楼,证明崇州是重楼原产地之一。

2014年,崇州市推广“林业共营制”,采用“林+药”模式,在鸡冠山乡、文井江镇等乡镇发展重楼等林下中药材种植。

2017年,崇州市编制并发布《重楼生产技术规程》《重楼产品质量标准》等标准,提高“崇州重楼”的规范化种植水平。为了系统做好重楼的遗传资源分析和品种选育,崇州市市科技协会、市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琉璃村建立了四川省重楼种植资源圃以及人工种植科技示范基地。

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崇州重楼”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上一特产:隆兴大米

下一特产:崇州蜂蜜

特产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旅游美食推荐更多特产
美食资讯更多美食资讯
美食关注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huocheci.com 火车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