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鉴湖越台名士乡。
鉴湖越台,说的就是绍兴。
说起绍兴,一般人都会想起一个名字:鲁迅。谁没学过讯哥儿的文章?!谁没被讯哥儿的通假字折磨过?!
书法爱好者更是视这里为圣地,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是在这里一挥而就的!
共产党人谁不知道这里是周公的故乡。
这个地方的名人太多了,搬起手指都数不完的。舜会百官、禹会诸侯、春秋争霸、魏晋风流、隋唐繁雄、宋室中兴、文艺复兴、辛亥光复、民族脊梁……每一段历史,都有诞生在这里的散发出瞩目万里的名士高人。
从杭州出发去绍兴,怎么能不去看看嘉兴的南湖,中共的诞生地。
嘉兴是因为这个南湖而有名的。南湖之美在于一个字:秀。来时正好遇上南湖烟雨蒙蒙间,"轻烟拂渚,微风欲来",山、湖、岛于冷风细雨中尽显素淡之美。
来南湖主要是来看这船的。
尽管这船是按一大参与者董必武回忆仿制的,它已经被当成中共的诞生地。全国没上过这画舫的处级以上的干部可能不多吧。
想想都觉得是个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画舫上就那么13人,代表全国50几名党员,开了一次会,成立了一个党,通过了一个党章,28年后就成就了现在的天下,出了感叹,还有的就是五体投地的敬服。
湖心岛上烟雨楼,假山巧峙,花木扶疏。假山西北,亭阁错落排列,回顾曲径相连,玲珑精致,
“微雨欲来,轻烟满湖,登楼远眺,苍茫迷蒙”
登上此楼又不得不说起嘉兴的一个名人:金庸。这个没进过名牌大学就喜欢拿名门正派开涮的武侠宗师,把这里安排在他的射雕英雄传中,长春真人丘处机大战江南七侠就在此楼中。
喜欢没事就跑到江南散心的乾隆皇帝在烟雨楼留下的御书的御碑亭。
伍相祠,原名壕股塔。是嘉兴唯一可以攀登的塔。登临其上可俯瞰南湖全景。
终于到了迅哥儿的故居。
先生的家,在当时也是中产阶级不能望其后背的。名门啊,就是有名门的气派,先生的祖父可是翰林出身,那是从寒门学子直接到“实职正县级”的干活啊。
名门望族、家学渊源,有人说:先生人生长途的起点,就设在这样一处似乎距乐园相当近便的地方。
1881年先生就出生在这里。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迅哥儿说。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摘自迅哥儿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迅哥儿家后有一园:鱼乐园。每到整点都有越剧表演,吴侬软语咿咿呀呀,别有一番情趣。
“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摘自迅哥儿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这里,我们还能想起一个耳熟能详、很土很土的名字:闰土。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书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三余书屋是三味书屋的原名。是鲁迅先生老师寿镜吾的住屋。“三余”取义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即董遇所说“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是人们要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发奋学习。
沈园,又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地方。南宋时期就是有名的园林。
真正让这里名声遐迩的恐怕是南宋版的“婆媳不和”,陆游陆大诗人在此见到前妻和改嫁后的丈夫恩恩爱爱的场面,那个悔啊,喝下前妻征得丈夫同意送来的酒一杯,怅然啊。
于是在这墙上写下了婆媳不和的千古名篇:钗头凤。
这是陆大诗人前妻唐婉的答词。
还是时间没来对,“满城春色宫墙柳”没看到啊,我也怅然啊。。。。。
乌篷船是江南的独特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水乡自然是船的世界,乌篷船或行或泊,行则轻快,泊则闲雅,或独或群,独则独标高格,群则浩浩荡荡,乌篷船是水乡的精灵,更是水乡的风景
到绍兴一定要去周公家的。周公和鲁迅是同宗,周家了不得啊。
人品无双的绝世高人。
现在自誉为帅哥的人在此公面前恐怕只能掩面而去吧。
刚刚诚惶诚恐的走出周公馆,又不得不收拾起心情去拜谒了另一处圣地:兰亭。
一代书圣王羲之迁居山阴(今天的绍兴)后,于东晋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在此邀好友四十一人修撰,临流泛觞,每人赋诗,王羲之即兴写序,遂成千古绝唱。
后人在此修建的“曲水流觞”处。那个时代的名士们崇尚自然、风流自赏、回避仕途而醉心与艺术,几追仙姿,为后世所敬仰。
绍兴,“古今之大都会,越溪阆苑繁华地,仙都难画亦难书”。
名士高人数不胜数,只能用高山仰止来形容了。
下一篇:寻梦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