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猪人生于卯时(05:00—06:59):亥水生持卯木,可为大事,财源发达。
2、猪人生于辰时(07:00—08:59):辰土克制亥水,名旺贵重,喜人奉承,爱虚荣,好豪华。
3、猪人生于申时(15:00—16:59):申金克制亥水,花巧多计,多艺多能,辩论他人,名扬四海。
4、猪人生于戍时(19:00—20:59):戍土克制亥水,孤影常游,春风满堂,喜事频繁。
5、子时生属猪人23-1时:此时生属猪人,聪明潇洒,风流倜傥,面貌清秀迷人,性格温和,为人多情意,爱好异性女色,常与异性约会,生性风流。如不加以控制,会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1、下午1点到3点为未时,又名日昳。
2、古代时辰的分法如下:
3、子时:二十三点至一点,又名夜半、子夜。
4、丑时:一点至三点,又名鸡鸣。
5、寅时:三点至五点,又名平旦。
6、卯时:五点至七点,又名日出。
7、辰时:七点至九点,又名食时。
8、巳时:九点至十一点,又名隅中。
9、午时:十一点至十三点,又名日中。
10、未时:十三点至十五点,又名日昳。
11、申时:十五点至十七点,又名晡时。
12、酉时:十七点至十九点,又名日入。
13、戌时:十九点至二十一点 ,又名黄昏。
14、亥时: 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又名人定。
早晨七点是辰时。
辰时称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上一篇:清朝时期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
下一篇:vue怎么调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