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次

  •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大阳汤帝庙

更新时间:2024-04-27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六批(元至清)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大阳镇

介绍

时代:元至清

地址:泽州大阳镇西街

汤帝庙主要建筑是正殿汤帝殿,元建。殿阔三间,进深八椽,单檐悬山顶,举折平缓。前檐柱四根,木质,方形砂石柱础。

檐柱微有卷杀,斗拱七铺作,斗拱上直接承托撩檐枋,下则为大额枋,额枋用粗壮的原木,不用阑额,而在柱头上横穿一替木用以替代。

正殿东西分别为佛祖殿、老君殿、东北、西北两小院内又设耳殿两座,东为三宗殿,西为虫王殿。

庙内现存有明清重修碑、纪事碑数通,保存完好。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泽州大阳汤帝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西北部的大阳镇西街,距晋城市区32公里。

庙宇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建筑物轴线对称,自南而北依次为:戏楼及其两侧东西耳楼、山门及其两侧东西耳房、中门及其两侧东西掖门、东西廊房、正殿——成汤殿及其两侧三嵕殿(东)和虫王殿(西)。

成汤殿始建年代据《山右石刻丛编》所辑宋·刘泳《汤王殿芝草碑》载,“大阳成汤殿自乾德五年我祖刘公之所建也,寥寥数百载,风雨浸坏……遂命工匠重加修崇……时宣和元年岁次己亥九月十一日,彭城刘泳记”,可知成汤殿始创于宋乾德五年(967年),并在宋宣和元年(1119年)重修,后在金初为兵火所毁。

现存的成汤殿据庙内虫王殿西院墙上明万历七年《重修汤帝庙东廊房记》碑载“殿悬匾额大元至正四年并脊有记”,结合其脊刹吞口间题牌上的“至正”字样与主体风格等分析,可以确定其应为元代遗构无疑。

形制简述

汤帝庙主殿——成汤殿位居庙内中轴线北端,坐北面南,元代遗构,其构造充分体现了元代减柱、移柱造的风格特征。

以其柱网分布的角度区分,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以所用梁缝及槫枋角度区分,为一座面宽七间的八架椽屋;单檐悬山顶。

台明

前檐台基为砂岩质条石两层砌成,高60厘米,压沿石宽47厘米,厚27厘米。

后檐及两山檐墙为条砖淌白砌成,其中后檐为承重墙,墙厚83厘米,墙下条石墙基直接由庙外路面及自然地坪上砌,无台明之制。

由前檐台明至后檐墙脚总进深12.99米,台明东西总宽19.61米,建筑面积254.73平方米。

殿内地面为方砖(30.5×30.5×7厘米)十字缝铺墁。

前檐明间砌有月台,长方形(长6米,宽7.18米),月台台面较主殿台明低下压沿石一层,周边以条石扎边,台面用条砖糙墁,南端设台阶两步。

柱额

柱网在平面上由前而后共四排,后檐以墙代柱,总计用柱十二根(山柱砌于墙内)。明间开间8.21米,次间开间5.385米,通开间18.98米;总进深三间,由前檐向后檐各间进深分别为:5.26米、2.605米、2.9米。

殿内明间前槽开间较前檐明间内收1.31米(金柱柱中不在任何梁缝轴线,即移柱造)。

该殿现状露明的柱子实质为前檐平柱与前槽金柱各两根。从汤帝庙勘察报告中获得了部分封砌于墙内的柱子的相关信息。

现就已知的各柱形制、规格、材质及柱下础石的相关情况汇总列表如下:

由表中可看出,该殿用柱材质、形制达四种,断面规格不一,用材较为随意。柱脚础石除露明的四块经过细加工外,其他多为毛石略加成型即用。

由前檐东西两角柱立面与两侧较为细致的柱身风格分析,两柱在原创时均为露明做法。现状山墙为清代改砌,将柱身包砌于墙内。

檐(内)额与其下榻头:成汤殿柱头总计使用檐额、内额九根,纵向跨置于三排柱头之间,八缝梁架横置额上(其中前檐檐额与梁栿间以斗拱过渡)。

按位置区分为:前檐檐额、前槽内额、后槽内额。

这部分构件中除前檐两次间檐额用材较为规整外,其余全为自然弯材略加砍锛即用,额身弯挠度最大值为15厘米(以前檐明间檐额为例),额身断面最大直径73厘米,净跨间距8.1米。

前檐各柱头之上均设榻头承托于檐额、内额之下。

前檐柱头榻头木总长139厘米、高30厘米、厚15厘米,明间一侧制成蝉肚形,次间一侧制成由底面向端部双向斜抹的形制。

由于次间檐额断面高度小于明间檐额(相差43厘米),故在次间榻头木上与檐额底皮又嵌设榻头一道,形成了次间双层榻头木叠加的造型。殿内内额也由金柱头之上榻头承托。

柱头之上、内额之下使用榻头相向托承,有利地缩短了额枋的跨度,减缓了额枋的净跨剪力。

斗拱

斗拱按位置区分共计三种,分别为前檐檐下斗拱、前檐下平槫结点斗拱、内额上用于承接四椽栿与乳栿梁前端的襻间斗拱。

前檐檐下斗拱共计十五朵,按所承梁架(缝)计算,每间各施补间铺作一朵,形制共分三类。

柱头铺作 五铺作,双下昂,蚂蚱形耍头,重拱计心造。单材高16.5厘米,宽9厘米;足材高23厘米,第一跳31厘米,第二跳28厘米。

泥道拱上以散斗隔承素枋三层,第一层素枋上隐刻泥道慢拱;瓜子慢拱上承罗汉枋一道;令拱托随槫枋及撩檐槫;四椽栿前端平置于耍头之上,端部抵于檐槫内侧不出头。

里转出双抄,第一跳华拱上设交互斗托令拱承罗汉枋;前出耍头后尾制成榻头,由里转第二跳华拱承接,托于四椽栿底皮。瓜子拱、瓜子慢拱、令拱两端拱头斜抹。

相邻的斗拱的栌斗由正角栌斗与讹角栌斗两种形制更替使用。由于檐额均为自然弯材,额背凸凹高度不等,为求得斗拱栌斗底皮一平(升起值除外),在各朵斗拱栌斗之下随额背弯度垫塞木墩或板材,从而使斗底形成统一平面。

补间铺作 分两种,里转结构相同。第一类前檐部分与柱头铺作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跳改假昂为真昂,昂尾制成挑杆,后尾斜挑于下平槫襻间枋下,昂尾施小驼峰,上置坐斗托短替承平槫。里转五铺作,出双抄,第一跳华拱上设交互斗,蚂蚱形耍头与异形拱十字相交,在耍头上、昂后尾下嵌塞鞾楔。第二类补间斗拱结构同上,仅在前檐部分于栌斗内与正昂相交呈450夹角出斜拱各一道,拱头置斜交互斗托斜耍头、单材拱;第一跳昂上设圭形平盘斗,昂身两侧也出斜拱,拱头上斜交互斗内的斜出耍头与令拱相交。

此外,明间正中补间铺作的栌斗内不出450斜拱,二跳斜拱构造同上。

襻间斗拱有两种:

(1)前檐下平槫结点斗拱 四椽栿背上立瓜柱,瓜柱柱头置栌斗,斗内实拍拱与搭牵梁相交承短替托平槫。

(2)前槽内额上襻间斗拱 四铺作,出单拱。栌斗内捧节令拱与乳栿梁相交,梁身向前檐伸出制成榻头叠压于四椽栿底皮。令拱两端置散斗承襻间枋一道,四椽栿后尾垂直去截,叠压在乳栿梁上。

梁架构造

进深八椽,由脊部划分,计前坡三椽,后坡长五椽,形成了后坡长于前坡的屋架。前檐檐柱与前槽金柱间设四椽栿,后槽乳栿对上下呈阶梯状分布的搭牵梁两道,通檐用四柱(后檐以墙代柱)。四椽栿前端置于前檐斗拱耍头上,后尾与后槽上层乳栿梁相接,呈上下叠压制结构于内额上襻间斗拱内;后槽内额(第三排)上立瓜柱承上层搭牵梁后尾,下层搭牵梁前端呈爬梁式置于内额上,后尾构于后檐墙内。四椽栿上在上平槫轴线位置立瓜柱承平梁,瓜柱柱身与下平槫之间施搭牵梁结构;后槽瓜柱柱脚立在上层乳栿上,施合■稳固。平梁中段竖蜀柱,柱头出短替承脊檩,两侧施叉手戗捧脊槫,蜀柱柱脚无合■、驼峰之设,柱头亦无栌斗、丁华拱之制。各缝槫材之下(结点处)均施短替托承,各瓜柱柱头以攀间枋一道纵向联构。

该殿梁架既非《法式》中规定的相关结构,也不似它处前后对称的做法,构架地方特征较为独特,具体形制详见横断面图。

举架:前檐檐部步架141厘米,举高75厘米,约合0.53举;平槫缝步架137厘米,举高78厘米,约合0.57举;脊部步架153.5厘米,举高111厘米,约合0.72举;如按前后对称屋架造计算,总举高约合总步架的1/3.27,第一折为总举高的3.6/10,第二折为总举高的1/10。后坡脊部举折同前檐,由檐部向上各步举架依次合0.38、0.42、0.53、0.57、0.72举。

木基层与屋顶

槫上圆椽乱搭头铺钉,椽上铺钉望板,前后上出檐130厘米,其中檐椽平出90厘米、飞椽平出40厘米。两山出际85厘米,槫枋端部钉设博风、悬鱼、惹草。

屋面筒板布瓦,绿琉璃勾滴剪边,前坡屋面绿琉璃方心三个。正、垂脊除大吻、吞口为孔雀蓝琉璃质地外,全部为绿琉璃制品;各脊断面构造由下而上依次为当沟瓦、坐脊瓦、线道砖、脊筒子、扣脊瓦五部分构成。正脊脊筒上图案以脊刹区分,两侧各饰游龙四条行于牡丹花中。正脊两端大吻对峙。正脊中央设脊刹:刹座由相背设置的吞口与其间牌额组成,牌上残迹依稀可辨“至正”字样;吞口上原设有仿木琉璃楼阁,在底层“楼”身翼角共拉设铁质风绳四条,风绳下端于前后瓦面上专设的牵神系接,用以稳固刹楼。四条垂脊均为手工捏荷花脊块组拼,垂脊与大吻相交处施挂尖吞口,垂兽为张口单爪龙形。

装修与彩绘

前檐柱间,明间敞开,两次间施木栅栏各一道。装修设置于前槽金柱间、内额下,将殿内空间界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形成了前部较为宽敞的祭祀场地,后部略狭用以供奉神像。明次间于内额之下各间立槫柱两根,金柱两侧施抱柱各一根,共置六抹头隔扇门28扇,上槛与内额间施横楹板封护。内额之上、各梁缝间隙置木质“井”字形的迎风板,板上水墨绘制夔龙及篆书、隶书的“寿”字。殿内贴后檐墙内壁筑有神台并塑像。

标签: 文物保护单位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2021003084号-11 huocheci.com 火车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