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次

  •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邢台柏乡汉牡丹园

更新时间:2024-04-27

别名
柏乡汉牡丹园景区
官方网站
点击查看
门票参考
50元
开放时间
08:00~18:00
适宜季节
4月~5月
建议游玩时间
3~4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
3A
所在地/隶属
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龙华乡龙华镇花王路北郝村村委会西侧

基本介绍

柏乡县志载汉牡丹“枝粗如椽,花大如盘,同株异花,溢香满园”,以其“花开知国是”而享誉天下。专家称赞“柏乡牡丹垄天下”。相传汉武帝刘秀曾避难花下,受到皇封的汉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王。园内囊括了河南洛阳、山东菏泽、安徽、甘肃以及日、美、法等国内外牡丹珍品、九大色系上千个品种,堪称世界牡丹花的总汇,以世界牡丹的活化石——汉代牡丹总领群芳。园内九大色系上千个品种的牡丹和芍药,白如雪,红似火,黄如金,争奇斗艳,如诗如画;千姿百态的雪松、桧柏、小叶黄杨、金叶女贞、龙爪槐、迎春花、白玉兰、红玉兰等10多种名贵苗木花卉错落有致,点缀其中,形成一道道亮丽的园林风景,妙趣横生。民间相传,汉牡丹、芍药为神花,是神童仙女所化,两汉年间光武帝刘秀,曾伏花间而避王莽追兵,赋诗一首:“萧王避难过荒庄,井庙俱无甚荒凉,唯有牡丹花数株,忠心不改向君王”。汉牡丹之名由此而得。之后,汉牡丹以花开知国事,忠君报国,传为佳话。国兴则花盛,国衰则花衰,抗日期间,日军顾问高久中雄贪图名花,两次移栽均告失败。汉牡丹从此不发,至新中国成立,而枝繁叶茂,鲜花盛开。汉牡丹园将打造成以汉文化与牡丹等花卉文化的融合为基础,以高科技农业为导向具有休闲体验,观光旅游,文化展示及产业示范等主要功能的生态观光园。

景点景观

汉牡丹园,分为牡丹、芍药园、设施特色果蔬园、四季花卉园三大部分。

牡丹、芍药专类园

中科院把汉牡丹园设为牡丹、芍药品种资源保护基地。神花苑内,除汉代牡丹外,还存放着柏乡县东汉至晚清的石刻100多件,这些珍贵文物与汉牡丹交相辉映,构成了历史和牡丹的特殊文化风格,本园以牡丹、芍药旅游观光、苗木繁殖销售、温室牡丹错季开花培育、历史文物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设施特色果蔬园

在现汉牡丹园西北侧,园区果蔬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标准生产,以有机肥和生物、物理防治病虫害为主,产品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主要产品有荷兰小黄瓜和油桃供游人采摘、购买。

四季花卉园

占地120亩,通过增加四季花卉种植,进一步挖掘以汉牡丹花卉为主体的花卉文化资源潜力,实现四季花卉观赏。春之樱花、梅花、玉兰花,夏之荷花、紫薇、木槿花、薰衣草,梦幻的薰衣草花海使园区成为紫色的浪漫世界。届时将推出精彩纷呈的薰衣草体验活动。秋之桂花、菊花,突出菊花造景的魅力,上万株菊花展示出独特的栽培技艺和菊文化内涵,相继举办各具特色的菊花展示和文化活动。冬之腊梅、虞美人,热情绽放的腊梅、虞美人花朵完全打破了严冬的印象,腊梅以黄的花色、虞美人以浓淡不一的艳红、粉红与纯白色的花朵巧妙搭配、微风拂过,园区上演一场缤纷的视觉秀。

交通指南

从石家庄自驾去汉牡丹园,走高速沿107国道,石家庄南行70公里、邢台北行60公里,至镇内路口向东8公里经柏乡县城至北5公里即到。

牡丹文化

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人《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以洞察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其构成非常广泛,它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领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间的“全息律”。

富贵寓意

文化象征寓意的运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中国的语言文化及各种艺术形式中常常采用各种手法,如隐喻、象形,谐音等等,表达人们生活和思想中某种特定的象征或寓意,进而表达人们的以及民族的理想、祝愿、向往和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花卉的文化象征意义更有着相当丰富的内容。用花卉组成的迹象语图案不下百余种,其中又以牡丹花最多,因为人们喜爱牡丹,就牡丹而言,由其花朵雍容华贵,端庄富丽而引发人们诸多联想,派生出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文化象征意义,并形成牡丹文化的基本内涵。

牡丹花开时节,繁花似锦,灿烂辉煌。曾在大唐盛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长安的狂欢节。自唐宋以来,牡丹成为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征途上,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自己能够富裕起来,牡丹,正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期盼与追求,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牡丹也是美的化身,纯洁与爱情的象征。国尊繁荣昌盛,家重富贵平安,人喜幸福吉祥,这些特点和寓意,牡丹身上兼而有之!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与其他花鸟、山石的不同组合,就表现出与富贵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寓意。

艺术审美

由牡丹本身所表现的内在美、素质美,曾引起历代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和陶醉,尽其才华为之描绘和讴歌,涌现出数以千计的以牡丹为题材的脍炙人口的诗词文赋,以及各种绘画和艺术品。众多的牡丹诗词文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构成了牡丹文学的基础。唐、宋两代及其以后的一些文学巨匠留下的牡丹诗文,至今仍散发出光彩。牡丹诗文内容广泛,诗人常常借物咏志,借古喻今,不少诗篇思想深邃,表达了诗人执著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表现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所以历代诗人、画家、艺术家都钟情于牡丹,以牡丹为题材的诗词书画广为流传。以牡丹命名产品、商标以及各种生活用具上的牡丹装饰图案更是不胜枚举。历来吟牡丹、画牡丹、唱牡丹的作品最多。在杨茂兰主编的《历代咏牡丹诗词四百首》中,唐五代就有125首,宋代167首,金元27首,明代37首,清代67首,共计419首,作者共203人。其内容从各个方面反映了牡丹对当时社会引起的风情和爱好。

艺学文化

牡丹的栽培应用和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它涉及到生物学、育种学、药物学、园艺学、造园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其中又以花卉园艺学的内容最为丰富。千百年来,牡丹得以千姿百态,美名远扬,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牡丹易于产生变异的生物学特性。而牡丹由山野迁入田园、庭院,由野生变为栽培是其得以产生变异的基本条件,这是牡丹发展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个质的飞跃。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使牡丹的生物学特性也相应地发生了重大变化,花朵由单瓣、半重瓣变为重瓣,以至出现台阁花;花色也由少数几种颜色演变成九大色系;品种由几十种,发展到数以千计。经过花农的长期实践和园艺学家的深入总结,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牡丹栽培技术。其中用芍药根嫁接牡丹花、花朵染色法等是中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和对花卉园艺学的重要贡献。

生物特性

牡丹在其整个生命(活)过程中,具有两个周期性的变化。一个是生命周期的变化;另一个是年周期的变化。牡丹生命周期的变化也象其它高等植物一样,具有阶段性。生命始于胚的形成,而终于植株的死亡。中间需经过胚胎(种籽成芽)阶段、幼年阶段、弱年阶段、壮年阶段和老年阶段。即所谓,“牡丹籽生者,二年曰幼,四年曰弱,六年曰壮,八年曰强。”“分栽者,一年曰弱,二年曰强,八年曰艾,十二年曰耆,十五年日老。”但是,牡丹生长开花15年后,并不意味着牡丹整个生命周期快结束了,而是说它的旺盛开花从而转弱了。如果花农能细心培育、加强管理,牡丹生长四、五十年乃至百年以上也是常有的。牡丹周期的变化,根据它的活动规律显然可以分为两个不同时期,即生长发育期(包括生殖)与相对休眠期。生长发育期即从每年春季2月间鳞芽萌动开始到10月底叶片枯落为止;相对休眠期则从枯叶时起到翌春芽萌动为止。

药学价值

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2021003084号-11 huocheci.com 火车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