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次

  • 火车票
  • 汽车票
  • 买机票
  • 订酒店
  • 查公交
  • 站站搜索
  • 车站搜索
  • 车次搜索
  • 公交换乘
  • 公交路线
  • 公交站点

河源恐龙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4-04-27

河源恐龙博物馆
门票
免费参观
博物馆等级
国家二级(文物)
所在地/隶属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滨江大道龟峰塔下

基本简介

河源市博物馆位于市区城南龟峰山下,东江之畔。馆南端连接龟峰山, 山上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龟峰塔” 及其附属文物“龟峰庙”(俗称“金花庙”)。全馆占地面积1.8万方米(含龟峰塔保护范围1.4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停车场2500平方米。馆内四季常绿,有“情侣树”、“百子榕”、“恐龙雕塑”等奇树异景。

博物馆于1994年正式开放,属地方性综合博物馆。主要业务负责市内外野外考古,文物征集、鉴定、收藏、陈列展览和研究。常设展览有:《河源市出土恐龙化石科普展览》、《河源市历史文物展览》、《阮啸仙烈士图片展览》、《菊石化石展览》、《邓禹先生捐赠文物展览》。

该馆1995年6月被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人事厅授予“广东省文化先进集体单位”,1995年11月被中共河源市委、河源市人民政府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12月被河源市科学技术协会、河源市教育局、河源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 会授予“河源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2000年6月被中共河源市委、河源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2003年5月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旅游局、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命名为“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4年12月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人事厅、广东省文化厅联合授予“广东省基层文化先进集体”,2005年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现有馆藏文物2万多件,多为本市出土和征集。主要特点是客家地区民俗方面的文物较多,类别又以陶瓷、石器、木刻、刺绣方面为多。特别是1996年3月在市区东江边发现第一窝恐龙蛋化石至今,已抢救发掘12300多枚恐龙蛋化石。2005年1月28日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馆藏恐龙蛋化石为世界之最。1999年7月以来,市区连续发现四处恐龙化石点,已初步修出八具恐龙骨骼化石个体。2002年新发现恐龙足迹化石八组200个。使河源市成为集恐龙蛋、恐龙骨骼和恐龙足迹化石“三位一体”的地方。

博物馆成立于1982年12月31日。1988年6月,河源撤县建市,该馆划归源城区管辖,1993年1月由市政府接管后,改称现名。全馆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含龟峰塔保护范围1.4万平方米)。新馆舍建于1986年10月,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

主要展馆

恐龙蛋化石展馆设于河源市博物馆内,位于东江河畔龟峰山下,在河源市区挖掘出化石109窝1068枚,其中最大的一个直径达22厘米。这些化石有三个特点:一是出土集中;二是有大中小三种,从种类和数量上均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河南西陕;三是以东江为界,河东裸露河西深藏。化石全属白垩纪晚期,距今6500万年。

河源被一些专家誉为“南国古生物宝库”。自1996年以来这里接二连三地发现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在全国地质界、古生物学界引起很大的震动。这些古生物化石生存年代最早的是菊石化石。菊石是距今约2亿年前的海洋无脊椎软体动物,

属底栖半游泳生活类型,一般生活在50至80米的浅海底。它具有壳饰丰富,壳壁较厚,外观优美等特点。菊石化石是在东源增坑发现的,共有200多块,是目前全国发现数量最多、品种最丰富、规模最大的菊石化石群,其中有块42厘米的特大型菊石化石,为南国之冠。由于保存完好,外观纹饰奇特,这些化石看上去更象是长在石头里的菊花,形态可爱。而从这些化石生活的年代,我们知道远古的河源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河源在已发现的古生物化石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恐龙骨骼化石和恐龙蛋化石。恐龙家族庞大,已知有800余种;大的近百吨,小的如拳头。在距今6500万年至2.3

亿年的漫长岁月里,恐龙是地球的主宰;那时地上爬的,水中游石,经专家认定为白垩纪晚期的窃蛋龙化石。窃蛋龙是一种体长2-3米的肉食性恐龙,爪尖锐利,行动灵活,以猎捕晰蜴等为食。我国仅在内蒙发现一具仅有少量骨骼化石的窃蛋龙,河源市区是目前我国第二个窃蛋龙类化石的发现地点,且骨骼化石相对完整并有三具之多。

按照世界上“有龙无蛋,有蛋无龙”的常规,河源市区既发现恐龙骨骼化石,就再找不到恐龙蛋化石了。而事实上,恐龙蛋化石早于恐龙骨骼化石三年即1996年就出土了,这真是一个奇迹。这些恐龙蛋化石与窃蛋龙骨骼化石同属一个时期即距今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其主要特点有3个:一是出土地点比较集中,均在方圆20 平方公里的地域内;二是数量多,到目前止已出土113窝1368枚,仅次于河南西峡位于世界第二;三是品种多样,有圆形、椭圆形和圆柱形;蛋皮有薄也有厚;个头有大也有小,大的直径达22厘米,小的只有6厘米。

仅就恐龙蛋化石和恐龙骨骼化石的数量而言,河源无愧于“南国的恐龙故乡”之称号。这些化石包括前面提到的菊石化石,对了解河源地区古地质结构、古环境、古气候和寻找矿藏,提供了极有利的环境。

馆藏作品

现有馆藏文物706件,多为原河源县境内出土和征集的文物,以客家地区民俗特色的文物居多,类别以陶瓷、木刻、刺绣为主。馆内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龟峰塔(南宋)及其附属文物“金花庙”,属地方性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为《河源市历史文物陈列》、《河源市恐龙化石陈列》、《河源市菊石化石陈列》、《阮啸仙烈士图片展览》。全年开放以上陈列和龟峰塔金花庙。馆内四季常绿,有“情侣树”、“百子榕”、“雕塑恐龙”等奇树异景。

特别是1996年3月以来,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在市区频频出土,河源成为世界上目前出土恐龙蛋化石最多、品种最丰富,有“蛋”有“龙”,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现已被确认为“南国恐龙之乡”。

河源市博物馆1995年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先进集体单位”,1996年确定为“河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已成为市区文化、旅游的主要景点。

河源是世界上少数既拥有恐龙蛋化石,又拥有恐龙骨骼化石的地区之一。《河源市出土恐龙蛋化石展览》展出的化石标本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确认:河源发现的恐龙化石是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小型肉食兽脚类恐龙骨骼化石。河源市自1996年3月发现第一颗恐龙蛋化石,现又发现恐龙骨骼化石,打破了“有蛋无龙、有龙无蛋”的常规。这不仅为晚白垩纪恐龙的分布、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时也为河源增添了新的旅游资源。

主要藏品

恐龙蛋化石

从1996年3月河源市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并颁布《关于保护恐龙蛋化石的通知》以来,河源市连小学生都知道自己脚下的土地里有“宝”。二、三年时间,河源市郊区2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有人找到118窝1073枚恐龙蛋化石。两年前就有专家预言,河源有可能会发现恐龙骨骼化石,河源市博物馆馆长黄东为此几年来多次做恐龙骨化石梦。1999 年7月23日中午,黄东终于梦想成真:市民林德和报告在市郊5公里远的一个黄沙村发现几块骨化石。黄东赶到现场,举手一锄就很幸运地挖出一条轰动性“新闻”。

恐龙骨骼化石

市民林德如的一个偶然发现,圆了河源人同时拥有恐龙蛋和恐龙骨骼化石的美梦。1999年7月23日中午,市民林德如在源城区东埔高塘黄沙村黄泥山中发现几块散落的骨骼化石,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接报后,迅速向市委、市政府汇报。

8月15日,化石标本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世界著名恐龙化石研究专家董枝明先生鉴定确认:河源这次发现的恐龙化石是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小型肉食兽脚类恐龙骨骼化石。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专家董枝明说,从已出土的化石标本分析,它属于兽脚类恐龙,个体较小,大约有两三米长。这类恐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距今大约7000万年。它用两条腿走路,食肉,身体很轻,很灵活。但现在还不能断定它是不是这类恐龙中的新种,这要到整个化石全部发掘完毕后才能确定。

龟鳖类动物化石

继恐龙骨骼化石的惊人发现之后,河源古脊椎动物再添新族。1999年9月4日,河源市发现龟鳖类动物化石。这是白垩纪晚期的龟鳖类动物化石。它可能是一只陆相龟,是与已发现的恐龙同期生活的古脊椎动物,距今约7000多万年。发现此类化石,为白垩纪晚期动物分布的研究提供了实物佐证,直接丰富了河源的旅游资源。

菊石化石群落

这个神奇的菊石化石遗址,在河源市双江增坑被发掘出来。专家称,这个菊石化石群落,个体直径一般达1-10厘米,其菊石之大,堪称我国之最。

菊石是古老海生无脊椎动物,在6500万年前与恐龙一起灭绝。河源双江增坑的菊石大约生活在距今1-85-1 -90亿年间的下侏罗纪,它有着一个美丽的外壳,游弋于岭南浅海海域,与乌贼、鹦鹉螺相似,用触手猎捕海生动物。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2021003084号-11 huocheci.com 火车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