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次

古格王朝遗址——缅怀消失的王朝(图)

一个在西藏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王朝;一个在一夜之间在历史上消失的国家,真实的历史早已无从知晓,留给我们的只有那记录了古格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的遗址。虽然只有七百年的历史,但 古格王国在西藏西部创造了辉煌一时的文明,从宗教上来说,在吐蕃灭亡后,古格对于佛教在西藏的复兴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古格王朝遗址——缅怀消失的王朝(图)1

古格王朝遗址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王朝的建立大概从9世纪开始,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 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古格王国的统治中心在扎达象泉河(藏语为朗钦藏布)流域,北抵日土,最北界可达今克什米尔境内的斯诺乌山,南界印度,西邻拉达克(今印占克什米尔),最东面其势力范围一度达到冈底斯山麓 。其都城札不让位于现扎达县城西18千米的象泉河南岸。札不让北面的香孜、香巴、东嘎、皮央遗址,西面的多香,南面的达巴、玛那、曲龙遗址等,都具有相当的规模。

古格王朝遗址西距扎达县城18公里的扎布让区象泉河畔,被众土林远远近近地环抱其中,因其是用取自周围土林的粘性土壤建筑而成,所以古老城堡的断壁残垣与脚下的土林浑然一体,使人难以分辨 究竟何为城堡、何为土林。每当朝霞初起或夜幕降临之时,古格遗址便会在土林的映衬下透射出一种残缺美、悲壮美。

古格王朝整座城堡建筑在一座300多米高的黄土坡上,地势险峻,洞穴、佛塔、碉楼、庙宇、王宫有序布局,自下而上,依山迭砌,直逼长空,气势恢弘壮观。这些洞穴多为居室,密密麻麻遍布山坡。

虽然绝大多数建筑已经损坏,但是寺庙还保存完好。山腰中部的几座寺庙分别为渡母殿、红殿、白殿和轮回殿。这些寺庙都带有浓郁的西藏建筑风格,寺庙飞檐上雕饰的图案多为狮、象、马、孔雀等 动物,这种雕饰大概与从冈底斯山脉分流的四条神水: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的传说有一定关系。

古格壁画是古格艺术的精品,虽然他们已经沉睡了几个世纪,如今依然光彩照人。这些壁画包括佛教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当时古格人的生产、生活场面等等,内容十分丰富。透过这些绚丽斑斓的图画 ,人们不难窥视到昔日古格王朝的政治经济活动以及文化风情,从中去追寻古格兴盛与消亡的历史。

古格王朝遗址——缅怀消失的王朝(图)2

古格王朝遗址

在古格都城遗址北面600多米远的一处断崖上,有一个阴森恐怖的“干尸洞”。据说这是古格王国灭亡后留下的最后遗迹。

洞窟开凿在距地表近3米高的山沟崖壁上,洞口很小,宽0.8米,高仅l.2米。这个洞是一组三室洞窟,主室平面是不大规整的方形,面积约10平方米。后室和南侧室都很小,各有一个小洞口与主室相通 ,主室后壁上还挖有小龛。这两个洞室内都叠压着二三层尸体,踩在上面软软的,让人心里发毛。主洞室和两个小洞室内横七竖八地堆放着30厘米厚的散骨骼、破衣、碎布、绳子和小木棍等。骨骼非常 杂乱,根本无法一一辨识每具尸体。

洞里的尸骨没有一具是完整的,都是身首异处,奇怪的是洞内没有发现一个颅骨,更奇怪的是,洞里虽然看不到一具头颅和头骨的痕迹,但却找到许多发辫和绑扎着的发束,说明尸体本来应当是带着 头颅被堆进洞内的,后来这些头颅却神秘地不翼而飞。

贴士:

交通提示:古格遗址位于扎达以西20千米处,交通不便,位置偏僻。假如不是包车而来,尝试在县城南面的路口等待偶尔经过的军车也可。如果车是去扎不让村的,小村往西1千米就是古格遗址了。

从扎达出来,顺着主要道路一直走,只有一个岔路口,有古格的路标指着,不会走错。走到一个村子,就是扎不让村。要穿村而过,出来大概在3、4百米的时候看到一处由碎石做的看似短墙式的河堤 ,从这里从左转(这里离古格只有几百米了,但是偏偏看不见古格,所以很容易走过)沿着河床走,很快就可以看见古格遗址。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huocheci.com 火车次 网站地图